
石油和天然氣開采、煉制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危險廢物,其中以油泥和油基泥漿為代表。國內每年開采石油天然氣產生的污油泥達到1000萬立方米以上。預計到2020年我國年污油泥總產生量將突破6000萬噸。
同時,過去十幾年的油田開發過程中,由于對環保重視和監督處罰力度不夠、整頓廢棄物能力不足,形成了數百萬噸的歷史遺留,且這個數字還在高速增長。這些含油污泥中石油平均含量約10%~30%,含有大量復雜成分,不僅造成了石油資源的浪費,而且這些危險廢棄物一旦進入井場周邊環境,將對土壤、水源等造成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。
含油污泥種類繁多、性質復雜,相應的處理技術和設備也呈現多元化趨勢。目前含油污泥處理技術大致可分為物理化學法,包括填埋法、篩分-流化-調質-離心工藝、熱處理工藝(化學熱洗、焚燒、熱解吸)、氧化法、溶劑萃取技術;生物處理法,包括地耕法、堆肥法、生物反應器等;以及對含油污泥的綜合利用,包括污泥的燃料化、固化制磚、作為焦化裝置的原料、做為催化分餾塔的油漿以及污泥回灌調剖等。
熱解處理技術是指在加熱的情況下,將含油污泥中的重質油類分解成帶揮發性的低碳烴類燃料、液態燃料和固體碳等。熱解反應與加熱的速度、溫度、時間和原料的組成有關系。其回收的氣體主要是甲烷、二氧化碳、乙烷和氫氣等,液態回收物主要是柴油組分,可以直接用作燃料,固態回收物可以作為建筑材料。因此,此技術具有較好的直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